蛛网膜囊肿,属于先天性良性脑囊肿病变,是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囊肿位于脑表面、脑裂及脑池部,不累及脑实质。多为单发,少数多发。本病多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发育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下面由上海德济医院专家为您进行详细介绍:推荐阅读: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介绍。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为常见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测:
1、发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有小块蛛网膜落入蛛网膜下腔内发展而成。
2、也有说法认为在胚胎发育时,由于脉络丛的搏动,对脑脊液起泵作用,可将神经组织周围疏松的髓周网分开,形成蛛网膜下腔,则可在髓周网内形成囊肿。
3、基本证实本症发生基本原因为脑发育不全所致。
【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脑膜炎后因蛛网膜局部粘连而形成囊肿,囊内充满脑脊液,大多为多发性。此类现象多见于儿童。常见于视交叉池、基底池、小脑延髓池、环池等处,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损伤后蛛网膜囊肿】
损伤后蛛网膜囊肿又称软脑膜囊肿。其发生机制为损伤造成颅骨线形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缺损,其下方蛛网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网膜周围边缘处粘连,引起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致局部蛛网膜突至硬脑膜裂口及骨折线内,在脑搏动不断冲击下渐形成囊肿,使骨折边缘不断扩大,称为生长性骨折。
此类囊肿可突于头皮下,同时亦可压迫下方的脑皮层。囊内充满清亮液体,周围有疤痕组织。如外伤时软脑膜破损,则脑组织亦可疝入骨折处,并有同侧脑室扩大,甚至形成脑穿通畸形。本症多见于婴幼儿。
专家表示:蛛网膜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往往在受外部损伤检查时才能发现。若发现蛛网膜囊肿,患者不必恐慌,只需尽早前往正规医院采取相关的治疗方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