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于人们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清楚,所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脑梗死这个疾病现在患上的人很多,不论是那个年龄段的都是可能患上脑梗死这个疾病。治疗一定要及时,越早治疗对患者的伤害也就越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方法。
1、)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②年龄<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
2、并发出血的主要因素有:①溶栓治疗的时间较晚,超过6~12h。②溶栓治疗前有明显的高血压,一般收缩压>24kPa(180mmHg)或者舒张压>14。66kPa(110mmHg)。③脑CT扫描显示有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④溶栓药物剂量过大。
3、。抗凝治疗:抗凝剂对早期的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用于不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椎-基底动脉血栓。抗凝治疗是通过抗凝血药物干扰凝血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些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4、脑梗死和颈内动脉狭窄的介入疗法,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又称为神经外科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它是借助于具有高清晰、高分辨力的数字减缩造影机(DSA),在电视导向下,将小导管送至脑内病变处,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目前应用的导管可细微到直径0。4mm,称之微导管,通过导管进行栓塞、溶解、扩张等各项治疗。随着该项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对脑血管及脊髓血管病诊治的新途径。
介入治疗具有不开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并且,对一些疾病可以达到外科手术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同时也更安全更可靠。对于闭塞性脑血管病,如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偏瘫、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视网膜中央动脉或中央静脉闭塞引起的视力减退、静脉窦血栓性形成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
上海德济医院专家表示:许多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以后由于不知道脑梗死患者饮食怎么吃好,而导致了疾病再次的复发,所以脑梗死患者在术后饮食也是要特别注意的。